当代孝行--第四届“十大孝亲敬老楷模”

作者: 时间:2016-12-28

魏勇是一名普通“的哥”,但他车顶灯上的“的士之星”和车窗前 “魏勇亲情服务车队”的牌子,却透露着他不平凡的事迹。06年魏勇被授予“全国文明出租车驾驶员”、“首都十大的士英雄”称号;自06年起,连续四届被评为“北京市的士标兵”;08年当选“感动朝阳十大新闻人物”;他是电影《北京的哥》主人公的原型……这些荣誉的获得,源自魏勇13年如一日照顾毫无血缘关系的空巢重病老人。魏勇的“孝”是一种大爱,不仅体现在对李大妈13年来的无私奉献,还有对社区老人和太阳村孩子的关怀。他风雨无阻地接送不便的老人去医院,他带领爱心车队无偿拉着太阳村的孩子前往监狱探视父母,带着他们参观北京。无论自己有多少困难,也依然让爱心的车轮奔驰着,一刻不停。(北京市)

王贵武,汉族,51岁,天津银座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。王贵武曾是一名空军战士,复员回家乡后,经过二十年的艰苦创业,逐步发展成为天津具有相当规模的民营企业集团。1998年,他认养了10位抗洪烈士的母亲,并且十余年如一日,帮助照料他们的生活。2008年,他又认养了6位抗震救灾烈士的母亲。用他的话说:“我也当过兵,烈士们都是我的战友,烈士母亲就是我的母亲。我要替烈士们尽孝,我对亲娘嘛样,对烈士母亲也嘛样。”如今,王贵武认养抗洪烈士的母亲已经整整12个年头。他先后拿出12万元帮助四位母亲建起了新房,拿出3万元为一位母亲购买了一辆运输汽车,还拿出1万元为一位失明多年的母亲治好了白内障,使她重见光明等。2008年3月,中央军委副主席徐才厚曾做出批示:“可公开宣扬”。2008年4月,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李继耐在批示中指出:“这种超越血缘的亲情和孝心,更为纯洁,更为高尚,我深深的被王贵武同志的思想和品德所感动”。空军司令员许其亮在批示中说:“精忠报国,尽孝于民,感人至深,空军为之骄傲”。(天津市)

张建霞,女,29岁,共青团员,河北省行唐县龙州镇西关村人。2007年,张建霞和丈夫陪同公公到医院进行检查,公公被确诊为早期肝癌。在北京301医院,医生建议进行肝移植,但是要等待肝源,丈夫、弟弟和婆婆的血型都是A型,而公公是0型,肝源不合适,大家一时没了主意,这时张建霞站起来说:“用我的,我是O型血。”就这么朴实的一句话,改变了一个人的命运,改变了一个家庭的命运,她为公爹献了肝。回忆起当时,张建霞平静地说:“我爱我的丈夫,我爱这个家,我这么做也算是上天给我这个做儿媳的孝敬长辈的一次机会吧。”她的事迹被拍摄成电影《大孝儿媳》,还由中央电视台拍摄了张建霞专题片《超越血缘的爱》,已做为“中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”教材,在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频道播放。她自己也获得首届感动河北“十大孝心人物”和全国第二届“孝老爱老”道德模范等多项荣誉称号。(河北省)

陈德骅,男,52岁,中共党员,上海市普陀公安分局桃浦派出所。陈德骅自从97年到莲花公寓担任社区民警,创设了“夕阳红”敬老工程,13年如一日,全身心关爱社区老人,不是亲人胜似亲人。他主动拿出经费,组织并带领老人外出观光,当别人看到穿着制服的陈德骅,身后跟着一群花甲老人,无不伸出大拇指。夏天酷暑,陈德骅总是骑着三轮车,为老人买来水果;寒冬时候,他到商场买来棉衣棉被,送给老人。逢年过节,他都会给老人带去各种特色食物,看望老人。老人身体不适,总能看到他陪伴的身影;老人想见家人,他不远万里,花3天3夜为老人打听家人的住处;老人患病走失,他白天黑夜,风里雨里地找;老人去世。他忙前忙后,设灵堂,送火化、捧遗像、安骨灰。他用自己的行动,让老人感受了人间的真情,在他的影响下,小区人人助孤扶残,敬老爱老。(上海市)

冯先家,男,46岁。村支部书记。1998年,冯先家当选村支部书记,提出“以孝治村,促进和谐”。他不但悉心照顾自己的父母,还把一颗孝心奉献给全村的老人。他始终关爱着全村113位老人,问寒问暖,尽力解决生活和医疗问题,创造条件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,使他们安度幸福的晚年。冯先家以孝治村,把自己的孝心变成为全村人的孝行。他从“知孝、倡孝、督孝、评孝、传孝”五方面入手,大力推行孝德。孝敬老人纳入村规民约,赡养老人标准清楚具体。所有家庭都签订“赡养协议书”,明确要求子女与老人分居的,必须每年供应老人600口粮,每月不低于500元的生活费等。村干部必须身体力行,尊老助老,并督促全村开展评选孝行模范,树立敬老典型。他还积极开展宣传孝文化活动,大力营造良好的敬老氛围。通过带领全村践行孝德,创建了和谐村,加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。冯先家以孝治村的经验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,央视等多家媒体报道。(山东省)

林丹,女,60岁,中共党员,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东街街道军门社区党委书记、主任。林丹扎根社区39年,视居民为亲人,关爱孤寡老人,任劳任怨奉献爱心,被群众誉为“小巷总理”,2006年,胡锦涛总书记专程看望了以林丹同志为代表的社区工作者。林丹同志敬老爱老助老,无微不至亲如家人。历年来,她倾情照顾无依无靠的8名孤寡老人,照顾他们日常起居,为他们料理后事。她在社区组织开展多项慰问、表演、健康讲座、为老服务活动,如开办500多平方米的居家养老服务站,为社区70岁以上老人提供照顾;开办“社区卫生服务站“,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;和移动公司合作成立“亲情通”,提供智能居家养老服务。她本人也先后获得“全国优秀共产党员”、“全国优秀社区工作者”、“全国优秀妇女思想政治工作者”、“全国五一劳动奖章”、“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个人”等中央、省、市奖项130多个。(福建省)

苏度,女,汉族,84岁,甘肃省老年基金会会长,苏度是1945年参加革命的老同志。自1995年担任省老年基金会会长以来,她四处奔走,筹募了大量的社会善款,使基金会有了行善的实力。经她上百次跑政府有关部门,千方百计筹集资金,经过9年不懈努力,建成全国唯一省级基金会老年公寓。在她的领导下,基金会多次募款、衣被,救助汶川地震灾区和贫困地区老年人。通过细致工作,基金会在管理上逐步科学化、制度化、规范化。她勤俭节约,努力降低工作成本。苏度不顾年迈,不辞辛苦,努力工作,使基金会建设取得显著成绩,推动甘肃慈善事业取得长足发展。(甘肃省)

阿不力米提•吾拉音,男,维族,58岁,火车站镇吐哈油田职工。阿不力米提•吾拉音87岁的母亲、90岁的岳母常年卧病在床,生活都不能自理,在他和两位两人共同居住的十几年时间里,他悉心照料,直到现在,两位老人精神健硕。阿不力米提•吾拉音孝亲敬老,恩及大家,孝至社会。他每年都为火车站镇6位残疾特困家庭资助生活补助;他为火车站镇残疾人企业提供各种帮助;他主动和党委联系,帮助家庭贫困,父亲残疾的依再提古丽•哈力克完成学业;他每年都看望火车站镇五保户张淑芹、残疾人孙家娥、低保户朱春贵,为他们送去粮食和扶持金,为他们盖新房。2000年以来,他资助孤寡老人、残疾人、白血病人82人次,贫困学生42人次,累计帮扶资金20余万元。他的爱心得到了社会的认可,获得了“民族团结先进个人”、“扶贫帮困先进个人”、“精神文明先进个人”等荣誉称号。(新疆维吾尔自治区)

胡彩丽,女,35岁,召陵区老窝镇寇营村人。“百里挑一的好闺女,好媳妇,好人!”,这是乡亲们对胡彩丽的评价。她,30出头,却用她的青春和爱心演绎了一个女儿“侍奉7位老人”的感人故事。婆婆患有癌症,医生劝说放弃治疗,可她坚决不同意,始终守护在婆婆床边,悉心照顾,端屎端尿,直到婆婆去世。生母患肺气管病,她带着生母到处看医生,缓解母亲病情。她养父母生病,她每天坚持带老人去医院,为他们按摩。婆婆去世后,为了给公爹找个新老伴,胡彩丽先后跑了1500多公里,终于找到了一位新婆婆。怀着一颗感恩的心,胡彩丽时时刻刻为老人着想,她把生意合伙伙伴组织的旅游机会都让给了老人,她还给三个家庭的老人都安装了电话,让孩子天天打个电话问候老人。她的愿望就是想在政府支持下办个养老院,在照顾自家老人的同时,还能给更多的老人一个幸福的晚年。(河南省)

杨长友,男,44岁,村民。父亲弱智,母亲残疾。这位普通农民,从16岁起,不仅用瘦弱的双肩承担起家庭的责任,还先后赡养、服侍五位年迈老人。他每天勤于劳作,侍弄庄稼,做好家务,还要精心照顾基本没有劳动能力的父母。他看到孤寡老人杨宝安,伯父杨朝富和哑巴三叔(现已故)生活无着落,就以深厚的爱心,义务照料。老人年迈多病,他不辞辛苦,做饭浇水,端屎端尿,洗脸擦身。哑巴三叔病重,他多次带他医治,去世后,认真安葬。杨长友几十年如一日孝亲敬老受到了乡亲们的热情赞扬。杨长友的孝心、爱心,让人们肃然起敬。在他的带动下,村里敬老爱老、邻里和睦相处的风气蔚然成风。(云南省)

 

 

Copyright (@) 德州学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All Rights Reserved.   学校地址: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大学西路566号(104国道北)邮政编码:253023